2021年7月15日~7月18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邀请我国小龙虾主产区的部分小龙虾养殖专家开展了虾稻种养模式专题调研。同期组织二十余位来自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五个省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水产专家、教授和其他小龙虾产业的代表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议。通过会议沟通交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养殖现状
(一)养殖产业规模
小龙虾是我国特种水产养殖中面积、总产量和产业产值最大的水产品种。2020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面积达到2184万亩,养殖总产量达到239万吨,产值约为748亿元;其中,稻田养殖占比最大,养殖面积约为1892万亩,养殖产量206多万吨,分别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和养殖总产量的86.61%、86.15%。
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小龙虾市场经历很大的波动。因夜市经济萎缩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小龙虾消费量下滑严重,价格跌幅较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养殖业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一些养殖户退出了小龙虾的养殖。但随着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成功,餐饮业的恢复,小龙虾市场重新火爆,价格全面回升,基本达到了2018年的价格水平,显示了小龙虾消费市场的潜力,也增强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推动了产业的继续发展。今年我国小龙虾主产区的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五省养殖面积继续缓慢增加,其它地区如广西、四川、浙江及河南信阳等地新增养殖面积较大。初步统计全国新增近200万亩,主要是稻田养虾面积的增加。今年的养殖单产和商品虾规格比去年都有提升,我国小龙虾养殖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稻虾综合种养主要模式
经历前两年的小龙虾价格波动,广大养殖户深知提高养殖虾规格是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逐步接受“繁养分离”“育养分区”放苗养殖技术,发展较快;创新了许多新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主要模式如下:
1、稻虾连作繁养一体化模式
通常在中稻收割后(9~10月)上水种草,每亩投放种虾5~10kg,适当投喂过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捕虾上市,6月养殖结束,开始插秧种稻,小龙虾养殖产量150kg/亩左右,亩效益500~2000元,水稻产量影响较小。该模式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投入少。但养殖虾规格小,可控化程度低,产量不稳定,病害多,经济效益不高。该模式是传统种养模式,是目前主流模式,在主产区普遍采用,需要调整和改进。
2、稻虾轮作放苗养殖模式
这是“繁养分离”的典型模式。通常在3~4月放养虾苗,每亩放养规格200~400尾/kg的优质虾苗4000~6000尾,经过30天左右养殖开始起捕,捕捞规格30克/尾以上,6月养殖结束,开始插秧种稻;该模式一般亩产小龙虾100~150㎏,亩效益2500元以上;水稻种植不受影响,可种植生长期较长的优质水稻。近年来,该模式逐渐被广大养殖户接受,主产区应用面积大幅增加。技术要求:苗种放养前要清除田中残留虾。该模式的稻田可以不挖环沟,仅筑高堤埂,但要求能排干田中水。小龙虾养殖结束时能将田中残留虾全部清除,有利于繁养分离模式的推广。
3、稻田“育养分区”养殖模式
该模式是繁养一体化和放苗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在同一田块中用网片分成2个区域,四周环沟为苗种繁育区,中间田块为放苗养殖区;3月初在养殖区放养苗种5000尾/亩左右,经20天养殖后起捕,以后每捕5kg虾放养1kg苗,6月养殖结束,开始插秧种稻。该模式每亩产量150kg以上,商品虾规格比繁养一体化模式提高30~40%,亩效益可达2000元以上。其优点是:提高了养殖虾规格,增加了效益,解决了放苗养殖的苗种问题,养殖户容易接受,易推广。目前湖北、湖南地区应用较多。
4、稻虾共作模式
该模式一般用于稻田提早繁育小龙虾苗种,稻田工程要有环沟;种植水稻为早熟品种,通常在9月中旬前收割为宜。水稻插秧返青后,放养规格≥5克/尾的虾苗3000~4000尾,苗种放养后要进行投喂饲料和水质管理;水稻按常规种植,不施农药和化肥,收割后及时上水种草,进行小龙虾养殖管理,长江流域主产区10下旬就可进行虾苗捕捞,至翌年4月结束,通常每亩生产优质苗种150~250kg。该模式解决了基本农田地区小龙虾苗种生产的难题,而且提早出苗,增加了养殖效益。(注:稻虾共作养殖商品虾技术不太成熟,一些地区已不再推广。)
5、稻-虾-蟹(鳖)轮作共养模式
稻虾轮作小龙虾养殖结束,水稻秧苗返青后,每亩放养河蟹(已蜕壳次的一龄蟹种)200~300只,或放养规格400~500鳖种50只左右,进行稻蟹(鳖)共作生产;通常每亩产平均规格150克/只的商品蟹15~25kg,或商品鳖40kg,可新增经济效益800元以上,有效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
二、存在问题
1、种业体系有待建立
目前小龙虾尚无选育出新品种,小龙虾种业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小龙虾是一雌多雄交配方式,即雌虾是多雄交配,并且每只交配的雄虾都有遗传后代,相对于其它水产动物,培育新品种难度较大。但新品种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需要投入人力和物力,加快良种选育工作进程。
小龙虾在多种淡水水域都能繁育后代,以前生产中主要是养殖池放种虾和留塘虾自繁来解决苗种问题,没有完善的苗种生产体系,而且苗种供应时间集中,不能适应新养殖模式要求。因此,要根据地方特点和养殖模式,加大小龙虾精准繁育技术研究,建立苗种生产、供应体系,延长优质苗种供应时间,满足不同养殖模式的苗种需求。
2、标准化养殖生产技术和模式亟待完善提高
小龙虾养殖生产技术研究已开展近20年,已初步形成了适宜于本地区的养殖技术和模式,且日趋成熟。但养殖生产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全年价格波动较大;生产中机械化、标准化程度低,整体养殖的稳定性较差,养殖中经验化,养殖方式粗放问题较突出。需要完善适宜区域特点的各种养殖模式的相关技术参数,提高综合种养的耦合度和可控性,建立有区域特点可操作的标准化生产规程。
3、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成熟技术需要普及推广
目前,从业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大部分从业者过去是从事传统水稻种植的,对水产养殖接触少,缺乏必要的水产养殖知识和技术。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中普遍存在“种稻的不会养虾、养虾的不会种稻”的局面,各地农民掌握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发展。从业者守旧思想严重,接受新事物顾虑多,成熟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难普及,推广力度低。
4、疫病综合防控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小龙虾养殖病害和其它养殖品种比相对较少,主要是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病(WSSV),即小龙虾“五月瘟”。在我国主产区发病呈扩大和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发病后防控措施不规范,商品虾死亡严重,打击了养殖积极性。因此,重大疫病的预警预报、快速检测、预防和治疗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渔用药物使用不规范引发的质量安全风险报道还有存在。
5、产业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策理解有偏差。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国家保护耕地,防止非农化、非粮化政策,稻渔综合种养支持力度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一刀切”、人为阻止发展的现象。三产融合水平还不高,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机制构建、技术支撑和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小龙虾生产发展无序、市场拓展速度减缓、效益下滑风险加大等问题逐步显现,相关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技术标准亟待制定。
三、建议
1、加快小龙虾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体系建设
由于小龙虾独特的繁殖习性,家系选育难度大,育种方法不能套用其它水产品种的方法,需要选定新方法和新目标,建立育种方向,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快研发速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规划建设一批克氏原螯虾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区。苗种体系建设,应联合科研院校,大力支持小龙虾苗种集约化繁育的理论基础和精准化繁育技术研究,集成示范已有技术成果,鼓励专业化、规模化小龙虾苗种场建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苗种生产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克氏原螯虾良种选育基地和规模化苗种精准繁育基地,开展小龙虾秋苗繁育、大棚提早繁育、SPF苗种生产和春季抱卵虾生产研究,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实现小龙虾“错峰上市”。
2、大力推广符合区域特点的养殖模式
因时、因地、因利,差异化养殖模式的应用,合理选择无沟、单沟、直沟、围沟模式进行小龙虾养殖,而不是单一养殖模式简单的全面推广。这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小龙虾养殖的发展方向。一是虾稻轮作模式。具有坑沟少、不与粮争地,小龙虾上市早、效益高,投入少、风险低的特点。种一季稻,养一季虾,一般亩产小龙虾 75-100 公斤,亩小龙虾收入 2000-3000 元,亩产稻谷500 公斤,实现稻谷小龙虾双丰收。二是繁养分离模式。这种模式目前在湖北成为热点,对于提升小龙虾规格、品质、养殖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育养分区模式。提高了养殖虾规格,增加了效益,解决了放苗养殖的苗种问题,养殖户容易接受,易推广。四是是稻田多品种混养轮养模式,包括鳖虾鱼稻、稻虾鳝、稻虾憨(沙塘鳢)、稻虾鳜、稻虾龟、稻虾鳅、稻虾鸭等模式。
3、大力开展精准化养殖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同样小龙虾养殖也要提高机械化水平,机械化、可控化是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小龙虾养殖中用工量大的主要是饲料投喂、商品虾捕捞和水草养护管理,研究开发自动投饲机、组合式捕捞设备、水下割草机及增氧设备,对提高小龙虾养殖中的机械化程度意义重大,检测系统的建立能有效提高生产中的标准化程度,应加大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力度投入。进一步完善、优化小龙虾各种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推广“繁养分离、错峰养殖”技术和无环沟稻田养殖,提高小龙虾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完善疫病应急方案,加快病害防治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 加大主产区的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培训一大批既懂“种稻”又懂“养虾”的职业农民;充分发挥省、县、乡三级渔业科技推广人员及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切实为小龙虾养殖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加快小龙虾养殖科技成果的示范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对示范基地要加大各环节监管、执法力度,并进行有效的宣传,正确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保证小龙虾产业有序发展。
4、加强各级政府引导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力度
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在同一块稻田既能稳定生产粮食,提高稻米的质量安全水平,又能为国民提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增加农民的收入,大大激发了种粮大户从事水稻生产的积极性,将部分低洼田和低产田变成水稻稳产田,是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建议小龙虾主产区将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作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延伸绩效考核,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的支持力度。
国家虾蟹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淡水研究所研究员唐建清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 张远华
TAGS:
江西 食品安全 中国 水产 流通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蒙牛乳业2021半年报超预期增长
下一篇: 烟台海阳100亩网纹瓜首次获得出口资质